《中国中医药报》刊发专题文章——淡安书院:让“大先生”引领“大学生”
发布时间: 2024-09-18 浏览次数: 107

   9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第5版刊发淡安书院院长程海波和副书记、副院长张宏如共同署名文章《淡安书院:让“大先生”引领“大学生”》,文章从淡安书院的育人模式、课程架构、师资策略、课外助力等几个方面全面解读了如何让“大先生”引领“大学生”,进而培养出具备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学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全文如下:


淡安书院:让“大先生”引领“大学生”

 程海波 张宏如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4级新生在淡安书院报到

新时代,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全面探索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主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获批“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九年制”“5+3”一体化项目,2018年学校先后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启动中药学“4+5”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别设立中药学“本研贯通”(新中药学院班)和中药学“本研贯通”(屠呦呦班),探索培养具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解读中药原理能力的拔尖人才。2022年学校设立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研贯通培养),探索“先中后西”与“先西后中”的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组织机制和治理结构,学校在2023年10月创新性地建立了全国中医药院校首家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校级书院——淡安书院,与专业书院双轨并行、高效协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淡安书院作为学校倾力打造的首个校级书院,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书院取自学校第一任校长承淡安之名,既是对其卓越贡献的深切缅怀,也是对中医药文化的血脉赓续;书院打破专业培养的局限,强化通识教育的底色塑造,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

育人新模式:书院学院双轨并行

2024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迎来了新一批的九年制学子,让他们惊喜的是,每个人竟然可以同时拥有两个温暖大家庭。这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以“书院+学院”双轨并行的模式对九年制学生进行通专融合的全方位培养。淡安书院作为通识教育的摇篮,不仅为大一新生打下坚实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基础,更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医学家注入创新的原始动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知识的边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科技的好奇心。专业学院则通过师承教育、联合培养等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深化学生的专业素养,锤炼他们的实践技能,加强对中医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淡安书院与专业学院的双轨并行,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这一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得以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同时在精深的专业领域中深耕,培养出跨界融合的创新能力。

为了确保这一协同育人模式的高效运作,学校不断优化组织机制,强化治理结构,特别成立了淡安书院管理委员会,集结多部门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协同处理、深入研究、积极推进,强化了组织保障,有效避免了管理上的盲点和漏洞。此外,学校实施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一贯制”,由专业所在学院安排固定辅导员,全面负责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学段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连贯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温馨的成长环境。

通过“书院+学院”双轨并行的创新举措,为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为后续卓越人才进阶培养提供持续动力。

课程新架构:通识教育三元共进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整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回溯历史,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任校长梅贻琦曾言“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强调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来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通识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展,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期待。通识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古今并重,淡安书院对通识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分类,精心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以通识教育公共课程为基础、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主干、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延展,形成了一个立体、树状教育框架。其中淡安通识选修课程下设“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人文社科与艺术审美”“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多元文明与国际视野”四大课组,极大丰富了学生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边界。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分别发挥培基、铸魂、启智的重要作用,三者协同共进,以通识育全人,合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个课程体系融合了时代精神、家国情怀、文化底蕴和科学探索,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基础,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在专业教育之前探寻学生兴趣所在、融通学生识见之感、稳固学生知识底色、提升学生人格素养,为学生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平台。

除此以外,在通识课程三大模块以外,书院倾力打造文化品牌——淡安讲堂。邀请国学经典和大科学类的顶尖学者定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就国学素养、基础科学、生命科学、科研方法等主题进行深入分享。让学生现场感受“大先生”的魅力,让“大先生”引领“大学生”,激发学生成为新时代下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栋梁之材。

师资新策略:校际联动四方育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资水平是实现通识育人实效的有效保障。为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书院在学校现有的优秀通识教育师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优质资源。通过加强校际联动,打破院校界限,依托相关学院组建校际联合教学团队,实现促进资源共享、深化经验交流、共同开发课程以及推进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协作,以此提升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目前,在书院的持续推进下,已有13门课程以合作共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校外师资以联合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团队成员的形式参与课程建设工作。通过师资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部分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使淡安通识课程定位更明确,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学生参与度更高,真正实现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和底色塑造。

作为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探索者,面向拔尖创新人才的新生力量,书院向上求索,主动走近“大先生”,积极聘请校外知名学者、行业领袖和教育实践者等高水平通识教育专家,组建“淡安书院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参与到书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的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为师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拓展通识教育视角,深化通识教育内涵。通过实施校内外、跨行业协同育人策略,为培养具备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学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持。

课外新助力:文化融合五育并举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淡安书院以培养中医药振兴路上的栋梁之才为目标,深入挖掘第二课堂育人元素,将中医药特色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发布了“五维养志”培养及评价方案,取中医药文化之“精”,养拔尖创新人才之“志”。书院在德育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智育中强调中医药发展前沿、在体育中渗透中医药养生理念、在美育中侧重中医药传统美学、在劳育中结合中医药实践操作,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保障课内外一体化协同。为将“五维养志”培养体系落到实处,书院制定了五个培养模块清单,启动了“精诚成绩单”制度,将五育要求纳入第二课堂教育必选模块,实时记录学生参加“五维养志”各模块的情况,提升第二课堂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作为以承淡安先生命名的书院,淡安精神作为独有的精神文化贯穿于书院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全过程。书院将“三因制宜,寻根问脉”研学活动作为新生教育的开篇,从入校之初便擦亮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精神底色。通过“红途有你”“淡安讲堂”“智行并济”“世界无界”等十余个主题活动,书院平台不断深化教育实践中的隐性部分,加强育人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在淡安书院,中医药文化与世界文明交织共鸣、人文精神和科技创新并肩而行、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交相辉映,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在这里问学求知,探索立身之道、做人之本。淡安书院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不断探索,书写出属于中医药人的教育答卷。


Copyright © 2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