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慧敏教授应邀在“淡安讲堂”作专题讲座,淡安书院全体师生参加。书院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宏如出席并致辞,书院副书记、副院长陈娟主持本次活动。

张宏如代表书院向王慧敏表达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水利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其背后蕴含的是系统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这与中医药学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殊途同归。希望同学们能以水悟医、跨界思考,用心体会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背后的科学方法论与战略思维,努力积蓄跨学科的磅礴力量。随后举行的“淡安学者”聘任仪式上,淡安书院聘任王慧敏为“淡安学者”,张宏如为其颁发聘书。

王慧敏教授以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脉络作为切入点,引领大家回溯从古代的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到当代的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她指出,中国水利不仅关乎国计民生,其近代工程规模与技术难度也已跻身世界前列。
王教授重点阐释了三峡工程的多重价值。作为现代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三峡大坝将防洪作为首要任务,显著提升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使曾经的水患转化为可控资源。同时,它也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为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输送大量清洁电力,并大幅改善了川江航运条件,助力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的形成。此外,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通过跨流域调水有效缓解了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困境,以跨流域调水的宏大叙事,书写了中国近代水利事业的辉煌篇章。
在知识日益细分的今天,真正的创新活力往往孕育于不同领域的交汇处。王教授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水利与中医这两大领域的内在联系。她指出,水利与中医尽管分属工科与医学,二者却共享着“整体观”与“动态平衡”的思维逻辑。

在互动交流环节,王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水利与医学的跨学科融合的问题。她表示,中国水利事业自古就讲究 “因势利导”,三峡工程更是这一理念的现代极致体现,这与中医“疏堵结合、调和平衡”的治则异曲同工。
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深化了对学科交叉创新价值的认识。在王教授的指导下,淡安书院全体师生深切体会了水利工程与中医智慧的共同魅力,收获颇丰。
讲座后,同学们积极分享了学习体会:
胡宁彦:
作为中西医临床专业大一学生,听王慧敏教授水利工程讲座后,我颇有触动。水利工程的系统调度思维,与中医“整体观”、西医“多系统协同诊疗”竟有共通之处。这打破了我的专业壁垒,让我意识到跨学科视角能帮我更好理解医学逻辑,为刚起步的医学学习增添了新思路。
仲奕菲:
听完王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教授关于对照中西水利工程方法的阐述,与我们现在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有共同点。整个讲座逻辑清晰,让我对水利工程领域的认知更加系统。非常感谢王教授的精彩分享!